近日,B站發布了“獻給新一代”演講視頻《后浪》,一時間刷爆朋友圈,作為一次形式新穎的代際對話,該視頻凸顯了社會代際更替和文化革新的態勢,凝聚和展示著“浪打浪”般綿延不絕的改變世界之力。走進新時代,在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后浪”們作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和主力,在今年全國戰“疫”的各條戰線中發揮了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的奮斗精神,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時,深情寄語:“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在我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秩序逐步全面恢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收官階段以及海南自貿港開啟元年等特殊節點,青年們更要堅定理想信念、懷揣責任擔當、厚植家國情懷,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
新時代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勇做時代弄潮兒。青年有理想、有追求,發展就有強動力、未來就有新希望。青年學生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前途、命運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富強緊密結合在一起,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健康、報效祖國,同時,應自覺把理想信念融進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中、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與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讓青春之光壯闊星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戰中,4.2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其中1.2萬人是“90后”,相當一部分還是“95后”甚至“00后”,他們聞令而動、挺身而出,擔當奉獻、英勇奮戰,交上了一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各地廣大青年人堅決服從、積極配合學校和居住地政府、社區有關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將以人民為主體的信條深刻嵌入自我價值理念,以敢于斗爭、直面問題的勇氣與毅力戰勝一切困難,用實際行動為防疫抗疫做貢獻。青年一代在日常的政治理論和專業知識學習中,也能夠傳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積極弘揚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始終保持堅定的政治信仰,用黨的科學理論構筑起了強大的精神支柱,樹立起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與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在認清時代大勢中能夠嚴格把準理想信念。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廣大青年要樹立與中國夢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在新時代勇立潮頭,以赤子之心堅守初心、接續奮斗,勇擔使命、砥礪前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走深走實、行穩致遠,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貢獻強大的青春力量;在滿足人民需求、赤誠為民服務中磨礪意志、堅守信念,書寫無愧于祖國、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壯麗篇章。
新時代青年要懷揣責任擔當,敢做人生攀登者。中國進入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挑戰呼喚青年擔當,新青年應該努力作為、主動擔當,發揚“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的刻苦精神,下一番“苦功夫”,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在實踐中增長本領。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青年學生做到了在本職工作中迎難而上、勇于擔當,熱誠關愛他人,又能投身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的實事好事,自覺擔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青年學生能夠以“經典詠流傳”“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喜聞樂見的主題形式開展傳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學習活動,不斷引領社會風尚,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進步。在黨中央的號召下,廣大青年積極配合利用網絡資源平臺特別是在線精品課程開展自主專業學習,發揮專業特長,積極參加“共抗疫情、愛國力行”活動,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力量。新時代青年還具備開放的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他們通過網絡發聲、微博發文以及各類主題活動積極宣傳“中國形象”,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付出自身努力。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實踐者,青年一代要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國家事業需要結合起來,在實踐中知行合一、不懼挑戰,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同時,在祖國各項事業改革發展中、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崗位上多作貢獻、建功立業,為家鄉的發展奉獻全部的青春和熱血、智慧和力量,讓蓬勃青春與家國情懷實現同頻共振。
新時代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爭做青春逐夢人。當代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他們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學習與工作中去,中華文明浩瀚無邊,青年學生能夠體察時代特征,他們走進社區、鄉村、基層,聚焦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積極投身調研考察、志愿服務、支教扶貧等,有效解決人民的實際問題,在為民解難中站穩人民立場。青年一代能夠響應國家發展大戰略,主動對接城鄉發展不平衡、東中西部發展不同步、不同區域發展差異大的現實需要,主動投身鄉村振興、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戰略項目,在“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中強化家國情懷。青年一代積極了解國情、省情、校情和民情,積極開展理論研討、文藝表演、紅色文化微電影錄制等特色活動,寓價值引導、觀念塑造、思想引領于其中,不斷涵養愛國主義情感、培育愛國情懷。他們組織各類黨史、國史等著作和讀本的學習活動,在文化經典中感受國家發展的澎湃動力,在感受革命文化精神品格和紅色文化價值意蘊中凝聚愛國情懷。只有把個人的人生理想融入國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青春才能煥發最耀眼的光芒。當今中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頭,這個偉大的時代,為青年人追夢筑夢圓夢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豐潤的滋養,新時代青年更要圍繞這個宏偉目標,鍥而不舍、弛而不息地放飛夢想、揮灑青春,勇于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至高境界,懷揣對祖國的赤子之情、對民族的赤誠之心,立足崗位作奉獻,把家國情懷轉化為奮斗激情,勇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青春逐夢人。
“志之所趨,無遠弗界;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面對變化萬千的新形勢,新時代的“后浪”們應更加珍惜韶華、以德立身、以才立業,使自己的思維視野、認知水平、實踐能力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發展,爭做有社會擔當、專業才能、人文情懷、科學素養和全球視野的弄潮兒、攀登者和逐夢人,以期在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青春風采、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