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解決“兩課”的實效性問題,需要從問題的根本上進行反思,確立新的理念,以學生為本,即要貼近學生的實際,以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推進“兩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目前,人們對“兩課”的實效性問題給予了較大的關注,表達了人們對加強與改進“兩課”教學的一種期待。我們認為,要提高“兩課”教學的實效性,就要確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貼近學生的實際,以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將“兩課”的社會維度和個性維度統一起來,把學生的個性維度作為當前“兩課”改革的重要方面
從“兩課”的性質和功能來看,一方面,它承擔著宣傳和灌輸黨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任務,關系到黨和國家能否贏得青年,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和命運;另一方面,它也具有培養和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關系到青年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因此,“兩課”具有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個人成長需要的雙重維度。而社會維度歸根到底要通過落實到個性維度才能實現。“兩課”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其未來的人生發展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以正確地分析和解決青年學生個人人生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使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說,“兩課”教學的這種社會維度和個性維度是統一的,體現了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社會發展與個體發展的統一。但二者也有一定的區別,作為社會維度的需要具有統一性和穩定性,而作為個性維度的需要則具有多樣性和變動性。
從價值需要的角度看,“兩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滿足我國社會發展和青年學生個人成長所必須的,而所謂實效性問題實質上則是對是否滿足了這種需要、滿足的程度如何的一種評價。實效性不高,反映了目前“兩課”教學在滿足社會需要特別是青年學生需要方面還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其原因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不足,有相當的學生是為了取得學分或應對考研,而很少把它作為獲得人生意義、提高人生境界、增強人文素質的必修課;也有學生認為,“兩課”講的都是大道理,對個人的用處不大。因此,以學生為本,就必須將教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將提高學生素質、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基本目標,將“兩課”的社會維度和個性維度統一起來,把學生的個性維度作為當前“兩課”改革的重要方面,才能有效解決目前“兩課”的實效性問題。
二、“兩課”是落實以學生為本的重要途徑
以學生為本,就必須從素質教育的高度發揮“兩課”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強調“兩課”教育要以學生為本是我國社會生活變化和教育發展對“兩課”的新要求。
首先,就我國社會生活的變化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出現了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明顯增加;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在推動我國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的思想帶來了某些消極影響。由這些變化引起的人們思想的變化和個性化,是我們今天從事“兩課”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如果忽視大學生思想變化的新特點,勢必會使這種教育顯得蒼白無力。
其次,就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變化來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學生就業問題的突出,學生把能否找到一個比較滿意的工作作為自己學習的重要動力。在這種條件下,學生往往會以一種功利的觀點來看待他們所學習的課程,而把“兩課”邊緣化。毋庸諱言,當前一些高校教學中的確存在著將“兩課”推向邊緣的問題,而學生個人對它的需要也往往處于被遮蔽的狀態,這種情況確實增大了目前“兩課”教學的難度。但是,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的發展,社會越來越需要得到哲學社會科學的支撐,人們也越來越需要提高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素質。由于學生所面對的社會環境和成長環境要比過去復雜得多,如何理智地看待各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如何積極地應對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如何正確地解決個人與社會、自我與他人、索取與奉獻、理想與現實的種種矛盾,將個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起來,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面對的人生問題。目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讓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因此,廣大學生對“兩課”在客觀上又存在著一種強烈的需要。一些高校中的學生把“兩課”看成是最受歡迎的課程從正面說明了這一點。
因此,實效性問題的實質是如何讓廣大學生自覺認識到“兩課”的重要性,如何使“兩課”去滿足學生的需要。著眼于素質教育來改進“兩課”教學,就要克服一些人把“兩課”教育當成純知識教育的傾向或將其視作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傾向;在教學上按照素質教育的規律來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管理上將“兩課”的教學作為高等教育評估的重要方面。如果將“兩課”拒斥在素質教育之外,那么它就難免會面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往后靠”的尷尬局面。
三、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 開展“兩課”教學
以學生為本,要求“兩課”的教學必須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加強針對性,這是提高實效性的關鍵。
1 .開展互動式教學是加強針對性的基本方式
在教學活動中,“教”和“學”是一對基本矛盾。教師是“教”的主體,其主體性體現在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上;學生是“學”的主體,其主體性表現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參與上。因此,雙方的主體性都得到發揮才能使教學取得實效。“兩課”與其他知識性教育不同的是,“兩課”教育只有使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取得認同的條件下才能取得實際效果。因此,要達到讓學生“入耳入腦入心”的效果,與學生以對話和溝通表現出來的雙向互動,是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的基本方式。而目前普遍存在的大班教學和教學內容過多的狀況,無論在空間上還是時間上都難以形成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
2 .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思想狀況是加強針對性的前提條件
了解學生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情況,一是從知識的角度,了解學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及想知道什么,盡量避免教學中的重復性;二是從思想的角度,了解學生懂得什么,不懂得什么,以及關注的程度如何,以便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的思想。
“兩課”教育必須通過一定的知識傳授,通過學生對事實、現象和理論的認知和理解來實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才能進行必要的和有針對性的知識傳授。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有針對性地傳授知識來達到教學的目的,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然而,“兩課”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知識教育,而是一種含有價值取向的思想教育,那種以“知識性”、“學術性”、“客觀性”等來淡化或否認“兩課”教育的政治思想性是錯誤的。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所謂“價值中立”的態度,只描述現實,不提出理論;只說明事實,不研究價值;只介紹學術,不闡明觀點,而且將這種做法冠之以“客觀”、“公正”、“科學”的頭銜,這顯然是背離“兩課”教學宗旨的,不能達到讓學生懂道理、明是非、辨善惡的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將價值的引導寓于知識的傳授中,將知識的傳授置于科學價值觀的引導下進行,使教學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而知識的傳授與價值的引導都應該是在比較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的。目前我們在這方面做的工作還明顯不夠,一方面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另一方面也缺乏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機制。在這種情況下,教學就難以做到有的放矢。
3 .讓學生掌握理論聯系實際的本領是加強針對性的著眼點和落腳點
理論聯系實際,是“兩課”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一是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將所講的理論與社會實際、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起來,將理論的講解建立在對事實和現象的分析上,以引導學生掌握理論、學會運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二是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的理論聯系實際,這是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理論內化為自己的自覺意識,形成穩定的價值理念、理論素養和思維方式,自覺運用科學理論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能夠將正確的價值判斷相應地外化在自己的言行上。這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教師的理論聯系實際起著引導作用和示范作用,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則是教學的目的和歸宿。
在目前的“兩課”教學中,教師比較注重第一個方面的理論聯系實際,而比較忽視第二個方面的理論聯系實際,這說明我們的教學還沒有真正落實在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上。
四、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兩課”教學,努力實現統一性、規范性與多樣性、創造性的統一
“兩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課,必須強調統一性。這種統一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規范教學活動的統一性,表現在課程體系的設置、教學基本要求的制訂、教材的編寫、課程學時的安排等諸多方面的要求,這種統一性可以稱之為“外在的統一性”;二是規范思想內容的統一性,即在教學中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這種統一性可以稱之為“內在的統一性”。統一性的實質是規范性,是為“兩課”的發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證。在統一性問題上,目前需要解決一些不利于教育教學的方面和問題,如課程設置如何根據形勢發展作出相應調整、教材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管理還不到位等。
然而從教學的實踐看,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改進思路,僅僅強調統一性、規范性的一面還是不夠的。在教學中人們比較重視教材的質量,應當說這是提高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我們也應看到,任何一部教材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教材有相對的穩定性,而教學內容會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豐富需要及時補充;受課時限制,教師往往很難對教材的所有內容進行面面俱到的講解。因此,在“兩課”教學中始終存在著一個如何根據教學基本要求和教材講授教學內容的問題,這是教師的再創造的過程。教師對教材的內容要有所取舍、有所側重,盡量減少重復;要根據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要在堅持正確方向的前提下,有選擇地將某些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引進教學,以增加學術含量;還要根據不同專業特點來組織教學。因此,在堅持統一性的前提下,應允許和提倡多樣性、創造性。
應當承認,在目前的教學中,缺乏統一性、規范性與缺乏多樣性、創造性同時存在,而且每個學校、每個教師的具體情況也不盡相同。在統一的規范中創造性地開展“兩課”教學,為廣大學生提供個性豐富的教學,使教學特色更加鮮明,這是不斷提升“兩課”教學的質量和品位,使之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良好態勢的重要方面。在這個問題上,以統一性否定多樣性或以多樣性否定統一性,以規范性否定創造性或以創造性否定規范性都是片面的,都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而把統一性和多樣性、規范性和創造性結合起來,在統一中形成多種多樣的教學風格和模式,在規范中展現教師豐富多彩的個性魅力,這必將創造出“兩課”教學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