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安徽部署下一階段工作的關鍵詞;創新,是合肥的金字招牌;創新,是合肥大學的辦學之魂。
緊扣省委47個“創新之問”,合肥大學經濟學院積極組織“長三角金融創新與產業協同發展”領域的專家團隊,緊盯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地區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問題,深入調研、精準解題,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謀思路、獻良策。陳江華、顧晨嬰等學科專家和青年學者的多項成果被黨報理論版、高水平核心期刊刊發和省市政府采納。
一
如何以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肥片區提升戰略為牽引,有效發揮“政產學研用金”全鏈條制度創新作用,讓國際科技創新資源要素動起來、活起來?
長三角金融創新與產業協同發展團隊的《以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助推國際科技合作》(安徽日報理論版)深度聚焦“加速嵌入全球創新網絡”“構建國際技術轉移示范區”“創新國際科技合作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科技合作環境”四大領域,提出了頗具建設性的學術洞察和政策建言。文章圍繞怎么抓國際科技合作創新、如何保障國際科技合作創新,提出持續發揮大科學裝置平臺效應、整合國際技術轉移平臺資源、組建G60科創走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自貿試驗區和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雙區聯動”、加強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建設等具體路徑。
二
如何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打造具有辨識度的國際科技合作格局,激活經濟發展“一池春水”?
長三角金融創新與產業協同發展團隊的《依托高水平合肥自貿片區建設構建合肥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資政報告)聚焦“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鼓勵首創性、集成式探索”這一重大戰略布局,緊扣國際科技合作創新鏈、產業鏈“相望難相見”的具體問題,梳理研判合肥自貿片區開展國際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創新、金融創新、載體創新、產業創新的成功經驗與主要問題,提出“推動首創性、集成式制度創新”“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推動國際服務平臺開放合作”“完善國際科技合作服務保障體系”等系統性對策建議。
2025年,團隊提交的2份有關自貿試驗區高水平建設的咨政報告分別獲省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的批示。
三
如何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進一步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長三角金融創新與產業協同發展團隊的《普惠金融對長三角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核心刊物)一文基于2014—2020年長三角地區158個縣域的面板數據,使用固定效應、門檻回歸及分位數回歸方法,實證分析普惠金融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提出應拓寬普惠金融覆蓋范圍,發揮本地金融優勢,加強數字建設以及強化區域合作,推進長三角地區普惠金融的發展。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創新是最好的回應。
經濟學院院長江玉榮教授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經濟學院將始終保持“敢破題”的銳氣和勇氣,圍繞數字經濟、科技金融、高水平開放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前沿與交叉領域,集中力量打造1-2個在國內具有顯著優勢和影響力的學科高地與高端智庫平臺,在服務地方創新實踐的理論思考與路徑探索中產出更多地標志性原創成果。
來源:黨委宣傳部 編輯:瀟瀟 初審:江玉榮 審核:賈峰